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评论》2023年第11期目录

艺术评论杂志 艺术评论杂志
2024-09-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3年第11期 总第240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目  录   艺术评论 · 2023年 · 第11期 


特别策划: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三)


□ 中国艺术评论的民族特色与世界视野

8    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评论核心话语(概念)体系建构‍‍‍邹元江26    自媒体时代审美的“感性潮汐” ——从“废弃物”题材短视频谈起童  强39    以“观物取象”为思想基础的中国艺术批评传统 王怀义  董思奇49    中国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 :应物象形 王赠怡  张誉尹理论纵深63    论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的身体图像叙事 段吉方  徐锦辉76    摄影是什么——摄影与艺术关系视域下本雅明哲学解读崇秀全 90    发现 · 挪用 · 创造 :文明互鉴视野中现代艺术的跨文化建构 佘国秀观察与思考104    作家戏剧 :舞台上的“闯入者” 张晓欧115    空间、视角与反转 :浅析“剧本杀电影”的叙事特征 肖  衍史学与评论

123    遥远的歌声——论李叔同抒情乐歌中“以词为媒”的意境呈现路径

周轶凡

138    抗日根据地农村剧团概观 
石一冰书  评146    美学与社会学的缠绕与对照——评卢文超《作为互动的艺术 :霍华德 · 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熊亦冉艺术作品

159    于冰蓉艺术作品

160    孙亿文艺术作品


封面    吴冠中  《眠》 油画

封二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演出《张协状元》剧照

封三    《后素 : 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介绍

封底    张嵩焘艺术作品《榫卯-镶嵌·大地》



篇目提要   艺术评论 · 2023年 · 第11期  



特别策划

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就文艺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给文艺工作者写信、回信,这些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深刻阐述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从指导思想、理论资源、导向作用、原则立场、方法运用等方面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艺术评论》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艺术类学术月刊。创刊二十年来,《艺术评论》聚焦古今中外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重大艺术理论问题,坚持学术性、前沿性、导向性、实践性相统一,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开展艺术评论,努力促进艺术实践与理论的深度交融、艺术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创刊二十周年之际,本刊推出“新时代艺术评论理论与实践·《艺术评论》创刊二十周年”系列专题,围绕重要议题,刊发相关文章,为加强当代艺术评论,推动当代文艺高峰构筑,促进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刊编辑部


■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评论核心话语(概念)体系建构/邹元江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文艺评论的民族特色集中体现在非概念知觉视域上。而心灵涵养、瞬间顿悟正是中国传统文艺评论非概念知觉视域的主要知觉方式。非概念知觉的根源就在于中国文化的类思维特征。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艺评论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中面临传播与接受的挑战。近百年来,由于没有系统建构戏曲表演艺术的评论话语,戏曲评论仍大多沿用传统的诗论、书论、画论、曲论、文论等中的美学观念。在戏曲艺术家珍贵的访谈录、回忆录中发掘、甄别、筛选戏曲表演艺术的内在评论话语概念,实际上是建构真正属于戏曲舞台表演美学特征核心概念范畴的出发点。戏曲表演艺术评论概念的中外互鉴是把异于本民族的戏剧表演概念作为镜子和参照,从中领悟、理解、借镜其可资借鉴的优质养分,以孳乳、补充戏曲表演艺术评论概念的缺失或缺憾,进而丰富戏曲艺术表演的内涵,拓展跨文化戏剧交流对话的世界视野。

【关 键 词】戏曲表演艺术评论;民族特色;概念体系建构;世界视野

▼京剧 《贵妃醉酒》 梅兰芳饰杨贵妃▼


自媒体时代审美的“感性潮汐”——从“废弃物”题材短视频谈起/  
【内容提要】自媒体短视频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类着意表现破旧汽车等废弃物的滑稽视频。这类视频的本意也许并不是表达对大量废弃物的担忧,但它确实揭示了“现代废弃”的现象和人们对于“新”的“迷信”以及功能崇拜的荒诞。视频在一堆废弃物与煞有介事的正经操作之间体现了一种新的审美,这是短视频中特有的搞笑、喜剧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更为直接地反映了民众的感性特征,形成了自媒体时代审美的“感性潮汐”。 

【关 键 词】短视频;现代性;功能冗余;废弃物;艺术形式


以“观物取象”为思想基础的中国艺术批评传统/王怀义  董思奇
【内容提要】探讨中国艺术批评的民族特色和世界意义,需要破除从固有艺术观念和标准出发的思路。中国艺术家在构思和创作时往往用“以心观物”的方式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创构,将艺术与易道同质化。批评家也常借用《周易》的话语词汇,将“观物取象”观的论述逻辑转化为艺术批评的思维模式,形成其批评文本独特的话语构成和谋篇布局;“仰观俯察”既是易学和艺术创作共同遵循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艺术批评基本的话语表述方式,中国艺术批评中“以象拟象”的意象批评传统由此奠基 ;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为思想基础,形成了中国艺术批评中的“人化批评”和“物化批评”两种传统。当代学者应关注中国文化和文学艺术本身的客观事实,在细读《周易》等古典文本的基础上提炼、概括符合中国艺术批评实际的民族特点,凸显其普遍性和世界意义。 

【关 键 词】《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拟象;人化批评;物化批评;中国艺术批评


中国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应物象形/王赠怡  张誉尹
【内容提要】“应物象形”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全面把握“应物象形”的关键在于对“应物”的理解。“应物”的意思是感于物,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物感”。“物”作为人的伦理价值取向的确立使得“应物”得以可能,这有两个前提 :一是天人感应观的广泛影响 ;二是“物”作为自然之正的观念的形成。故而,“应物象形”强调的是符合自然的创作动机,其含义与写实与否、再现与否没有必然的关联。“应物象形”作为图画的创作主张,实际上是图画领域中的物感说。 

【关 键 词】图画;应物象形;伦理价值取向;物类;道之物;物感说


理论纵深‍‍

论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的身体图像叙事/段吉方  徐锦辉
【内容提要】身体图像理论是本雅明哲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辩证的方法论意义。在《德国悲剧的起源》中,本雅明对身体图像进行理性反思,体现出身体图像意识与理论话语之间的关系。对于本雅明身体图像理论形式的探索,不仅可以揭示他潜在的身体理论的历史内涵,还可以重新审视寓言的现代性问题,进而明确身体图像的方法论及其理论意义。通过对本雅明“身体意象”与“辩证图像”的互文式解读,可以考察悲悼剧的寓言逻辑与辩证路径,进而明晰从悲剧到悲悼剧的主体性转变,并对本雅明的身体话语形式做出“可读性”的理论阐释。 

【关 键 词】本雅明;身体图像;辩证空间;起源;寓言


摄影是什么——摄影与艺术关系视域下本雅明哲学解读/崇秀全
【内容提要】纵观摄影发展史,某种程度上是摄影与艺术(绘画)的关系史,论者多从两者相互模仿、竞赛和超越的视角关联同异,未能揭橥摄影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本雅明却由表及里,在研讨摄影与艺术关系的视域下,揭开重要却部分隐匿的摄影本质、特性和功能等哲学问题:一是通过画家借照片辅助、印象派画家与摄影家竞赛、肖像画家改行肖像摄影家揭示摄影的本质为“真实性”;二是通过摄影与戏剧、摄影与绘画、灵光的问题揭示出摄影“如实复制”的特性,推动民主和商业化的进程;三是通过比较“摄影作为艺术”与“艺术作为摄影”,揭示摄影的审美、人类学、科学、政治学等社会功用。本雅明的摄影哲学之思对中国当代摄影具有深远的启迪价值。 

【关 键 词】摄影本质;摄影与艺术;灵光;本雅明

▼卡尔 · 布洛斯菲尔德 《孔雀草》 1928▼


发现·挪用·创造:文明互鉴视野中现代艺术的跨文化建构/佘国秀
【内容提要】现代艺术植根于西方现代性生成的过程,在其萌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在与其他文明和文化的接触中,西方艺术家重新“发现”了东方和非洲、大洋洲等文化与艺术的价值。面对科学技术工具理性与宗教信仰失落引发的文化与精神危机,西方艺术家逐渐疏离古希腊与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传统,将艺术作为面向未来的和解力量,从其他文明的艺术资源中借鉴和挪用母题、风格、视角、表现手法等艺术与美学元素,并融入现代艺术,不断创造视觉新形式,由具象走向抽象,通过艺术的跨文化建构缓解西方世界传统、当下、未来之间的紧张关系。 

【关 键 词】文明互鉴;现代艺术;跨文化建构;东方艺术;原始主义

▼古斯塔夫 · 克里姆特 《弗里德里卡 · 玛利亚 · 比尔的肖像画》 油画  168cm×130cm  1916▼



观察与思考

作家戏剧:舞台上的“闯入者”/张晓欧
【内容提要】作家戏剧是指本以创作小说等为主的写作者涉足剧本创作而产生的戏剧作品。较之于狭义剧作家,这一类写作者更加注重剧本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作家戏剧作品涉及了较广泛的文化和历史元素,传达出有关人性、生命、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人文关怀。作家戏剧的蔚然成风极大开拓了当代话剧的叙事空间,为当代话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当前商业戏剧日益成为主流的戏剧生态下,作家戏剧的价值取向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 键 词】作家戏剧;文学精神;戏剧叙事;莫言

▼话剧《我们的荆轲》海报▼


空间、视角与反转:浅析“剧本杀电影”的叙事特征/肖  
【内容提要】“剧本杀”是在当代年轻人中较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其魅力正是建立在对优质游戏剧本的倚重之上。当下一些国产悬疑电影被称为“剧本杀电影”,在叙事上显示了与剧本杀的相似性。这些电影的主体故事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之中,主要人物在开篇之时便悉数登场;采用参与者的视角进行叙事,没有一个角色能够把控叙事和事情的全貌;在角色对事件进行复盘之后会通过反转给出悬疑真正的答案。当下剧本杀游戏能够为国产悬疑电影提供正反两个角度的参照,对这类电影的创作具有参考意义。 

【关 键 词】剧本杀;剧本杀电影;叙事特征

▼电影《扬名立万》海报▼



史学与评论

遥远的歌声——论李叔同抒情乐歌中“以词为媒”的意境呈现路径/周轶凡
【内容提要】李叔同执教杭宁时期创作的抒情乐歌,具有典型的介乎古体诗词之含蓄古雅与现代新诗之活泼浅白的“歌诗”风格,在借助分析美学的研究方法剖析乐歌,通过象征隐喻修辞塑造意象和意境空间时,触发了存在于文字、乐音、图像三种艺术符号间的共振。在乐歌的意境空间里,承载实际意涵和指向明确情感的语象在赋义抽象的听觉语言时,与听觉语言一起塑造出最终以图象形态呈现的艺术意象。同时,也将储存在语象、图象和听觉语言三种表义功能极不平衡的艺术媒材里的信息转译过程和情动的物我转移过程可视化。 

【关 键 词】李叔同;抒情乐歌;分析美学;象征隐喻;赋义听觉语


抗日根据地农村剧团概观/石一冰
【内容提要】抗战期间,农村剧团是抗日根据地社会动员机制和“剧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剧团的广泛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文艺体系的创举。 “剧团建在乡村”就是抗日根据地文艺机制的特点之一。通过旧剧团改造和新建,在独特的培训机制下,农村剧团成长迅速,特别是在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乡村文艺运动的主推力。农村剧团还是秧歌运动的最大群体。农村剧团对地方小戏的改革也是20世纪地方戏改革的重要一维。 

【关 键 词】抗日根据地;农村剧团;社会动员机制;农村剧运;自力更生



书  评

■美学与社会学的缠绕与对照——评卢文超《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熊亦冉
【内容提要】在艺术社会学的视角之下,美学与社会学相互缠绕与对照的理论张力如何得以体现?卢文超《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沿着两条理论线索展开:其一是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理论要义,从符号互动视角到艺术标签理论,再从艺术家的集体性到美学的社会性,层层递进地阐释了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炼金术及其批判意义;其二是比较维度中的贝克尔理论,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社会学,再从西方学界到中国语境,层次鲜明地展现了丰富的理论维度与现实关切。本书融合了美学、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批判理论等不同视角,从而建构出艺术社会学理论的多重面向。 

【关 键 词】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美学;中国语境

▼《作为互动的艺术 :霍华德 · 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书影▼


封二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演出《张协状元》剧照


封三 

《后素 : 中西艺术史著名公案新探》介绍


封底 

张嵩焘艺术作品《榫卯-镶嵌·大地》


延伸阅读

《艺术评论》2023年第8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3年第9期目录

《艺术评论》2023年第10期目录


新媒体编辑:赵金领

审核:裴旖旎

终审:王瑜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评论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